当前中药材种植,怎样提高中药材质量
为了加速实现中药现代化和走向世界,其物质基础便是要有高质量的中药材原料。因此,须切实抓好以下两项工作。
1.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
药材是一种特殊商品,长期以来都是受“缺时是宝,多时是草”和“多了砍,少了赶”的自发调控,造成市场混乱,价格大起大落,不能保证产品的质量和正常产量,影响中药进入**市场的竞争力。因此,只有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,才能实现中药材生产科学化、规范化和产业化,既是保证中药材质量的有效途径,又可解决药材生产大起大落、供求矛盾突出的问题,以保持中药材生产健康、稳定发展。在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时,应该注意以下几点。
(1)须选择适生态环境条件的药材产区,建立生产基地。中药材是一种特殊的农产品,不同中药材对生态环境的要求各不相同,我国历代医家**重视药材产地,讲究道地性,在大量总结药性变迁与地域环境关系的基础上,形成了道地药材之说。千百年来,道地药材一直是人们用以辨别药材真伪、控制质量的传统的、独特的综合性标准。据统计,**道地药材约200种,占常用品种的2/5左右,但其产量和产值却占经营药材的80%以上。说明药材质量受生态环境的影响大。在当今“回归自然”的**传统医药热中,道地药材更是倍受青睐。因此,在建立中药材生产基地时,须根据不同药材的不同道地产区,建立相应的药材生产基地,以保证为人们提供传统公认的、具有中国特色的好药材产品。
(2)生产基地种植的中药材品种,须是好药材。系“药典”所规定的品种及其特定的药用部位,其品质应当高于药典标准,且具特色,以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。
2.改进和提高栽培技术
中药材生产属农业生产范畴,但由于一种中药材的生产面积、产量有限,大多是分散、零星的种植方式,而且常受市场价格波动的影响,或盲目引种,或大赶大砍,往往忽视了农业先进生产技术的应用与推广,其生产水平远远低于粮食等其他农作物的水平,大多数药材生产还处于粗放原始的生产阶段,大地阻碍了中药材生产的发展。更值得注意的是,中药材是用于治病救人的重要物质,随着人们对中医药的信任,为多数**人长期服用,近年来又广泛用于营养进补,预防衰老以及开发药膳、饮料等,保证中药材的质量就显得尤为重要。因此,在进行人工栽培时,**栽培措施,都要注意不能影响药材中有效成分的含量,而且保证没有污染。**上正在积极探索《药材生产管理规范》,把“绿色药材”的生产看成是可持续农业的一个组成部分。为此,我们在中药材的栽培技术上,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。
(1)尽量不用或少用化肥,以保证生药质量。药用植物的肥料,应以有机肥料为主,若施用化肥也须与有机肥配合施用,不宜单用化肥。一些有机肥如厩肥、堆肥、饼肥等,须充分腐熟之后施用。
(2)须严格保证药材原料没有污染。农药残留和重金属含量必保证在**安全的范围内。对药用植物的病虫害,提倡生物防治,尽量保护和利用天敌;提倡使用植物性农药。在须使用化学农药时,应使用低毒、易降解农药,推广有效低浓度用药,提倡交替使用作用机制不同的农药,以防止或延缓病菌和害虫的抗药性;在增效、安全、省工本的前提下,合理混用农药,以增强药效或对多种病虫起到兼治作用。
(3)确定每种中药材的好采收期。药用植物的采收具有很强的时间性和技术性,时间性主要指采收期和采收年限;技术性主要指采收方法和药用部位的成熟程度等。二者是相辅相成的,因为它们对药材的形态、组织构造、有效成分的含量、性味、色泽、疗效以及产量都会产生影响。因此,须根据传统经验和通过对中药材好采收期的动态研究,确定每种中药材的好采收期,要在各种药用植物生长发育到**阶段,入药部位或器官已符合药用要求时进行采收。这也是保证药材品质、产量的主要措施。
21世纪已经到来,国外药学界对中药抱有很大兴趣,我们更应抓住机遇,努力发扬中药的传统优势和特色,发展中药产业,使之更广泛、更有效地服务于人类。
【免责声明:本站系本网编辑转载,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多信息,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。本站只提供参考并不构成任何投资及应用建议,如涉及作品内容、版权和其它问题,请在30日内与本网联系,我们将在**时间删除内容!】
来源:今日头条
链接:https://www.toutiao.com/a6824463282728862212/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